3月31日,由苏州大学东吴智库与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智库共同主办的“数字赋能 打造苏州制造新品牌”第十五期东吴智库学者沙龙暨第九期西浦智库对话西浦活动成功举办。
本期沙龙邀请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丁忆民,苏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湛,江阴市发改委高级经济师包卿,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智库主任宋瑜、智能工程学院智能机电系主任王新珩,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系副主任杨宏兵、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等专家学者进行分享和交流,共议如何通过数字赋能,打造“苏州制造”新品牌。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数字化赋能制造业、打造 “苏州制造”新品牌展开交流与探讨。李湛认为,苏州未来数字化赋能制造业可从四个方面着力发展:一是加大工业领域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大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的应用推广;叁是加大制造业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四是加大工业企业与泛IT企业的融合力度。包卿从微观企业、产业集群和城市叁个主体层面,阐述了科技、金融、人才等关键要素对制造业数字转型的重要推动作用。杨宏兵深入浅出解读了数字化的内涵,从关键零件层、设备软件层、系统集成层、行业应用层这四个层级分析了数字化产业生态圈,并探讨了苏州数字化改造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王新珩结合西交利物浦大学智能机电系的教育实践,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苏州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前景。宋瑜从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角度分析如何促进苏州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提出可通过制定相关优惠资助与补贴政策,建设人才交流平台、人才高地,校企紧密合作等方式,集聚产业人才,助力产业发展。段进军认为,数字赋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他提出了打造苏州制造新品牌的七大发展方向,即新战略、新要素、新产业、新空间、新组织、新生态、新内容。
苏州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源地之一,制造业是苏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东吴智库长期扎根江苏大地,聚焦地方发展重大重点关切,以精准定位和精准对接实现精准服务,为苏州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基地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